机构动态
您的位置:首页 > 机构动态 > 正文
强化与贿赂
作者:管理员 来源:本站 发布日期:2022-07-21 点击次数:1227

“我不要吃饭,我要吃肯德基,呜呜哇哇......”

“好,不哭了,只要你不哭,我们就去吃肯德基......”

生活中这种情形基本每天都在上演,孩子一哭闹,他想要的一切都满足.天上的星星我也摘给你!

“肯德基、星星....”作为孩子停止哭泣的工具,这就是“贿赂”。

一、贿赂有两种情况。

1、在正确行为发生以前就给奖励。

经典语句:“那就看一集,看完马上去做作业,好吗?”

2、在问题行为发生后,为了制止问题行为而承诺给奖励。

经典语句:“不哭了不哭了,妈妈给你买!”

二、贿赂的可怕之处

1、从父母的角度看,贿赂削弱了父母的权威性。

看了一集动画片,收不住,想再看一集,这是人类的天性。

然而扼杀天性中的懒惰与自私,是父母的责任。

当父母放弃了“先苦后甜”的原则,而放任孩子时,孩子并不会感激父母,他只会更崇尚享乐;

当父母为了解决一时的闹心而妥协时,孩子知道主动权在他手里,他能用卖萌或大哭控制父母,得到自己想要的。

2、从人格塑造的角度看,贿赂扭曲了承诺的意义。

承诺本该是通过对未来的憧憬而做出对当下行为的约束,它能增强我们的责任感与自我管理。

无论是孩子承诺“看完动画片后就写作业”,还是妈妈承诺“不哭了就买”,都将承诺的效用即时化,让它成为变现的工具,仿佛承诺就是为了在当下得到某种东西。

三、强化与贿赂的区别

1. 给予奖励的时间点

同样是给老师送礼,如果是在孩子毕业以后送,那一定是单纯地对老师的付出表达感谢;如果是在孩子入学以前送,就有贿赂的意思。

在正确行为之前给予的奖励都是贿赂,那么在正确行为之前的承诺也是贿赂呢?

不是。

●假设老板说:“你这个月要是每天都按时来,月底发200的全勤奖。”

这不是贿赂,而是一份口头合同。

老板通过强调正确行为后的强化物,调动员工的积极性。

●假设老板在月初给员工先发了200,再说:“这个月别迟到哈。”

这就是贿赂。

2. 承诺奖励的原因

在问题行为发生后的承诺是为了停止问题行为。

在没有问题行为时的承诺是为了激发正确行为。

有网友总结好:

贿赂是为了行贿者好,而强化是为了接受者好。

如果你是在为了自己的面子、为了自己的省心省力、为了自己的清静,那你可能会做出不利于孩子的决定哦!

更好的表达方式:

并不是所有“你如果…,我就…”的话语都是错的,当然我们有更好的表达方式。

例如:

“你把菜端到厨房去,然后我们开饭。”

“作业做完了吗?做完了好出去玩。”

“先把玩具收好,再去吃零食。”

四、什么是贿赂

我们从概念上探讨“贿赂”到底是什么。

白皮书上是没有这个定义的,因为它的本质太简单了,无法和强化相提并论。

贿赂就是强化的一种,只不过它强化的是问题行为。

强化(Reinforce)和惩罚(Punish)都是在行为的未来发生频率改变之后,对该变化过程的统称。

也就是说,不知道未来的变化,我们根本不能定义一个东西是强化物(Reinforcer)还是惩罚物(Punisher)。
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记录行为的三要素是ABC而不是ABR/ABP。

如果在未来行为的发生频率上升,那么紧跟这个行为的后果就是强化物;

如果在未来行为的发生频率下降,那么紧跟这个行为的后果就是惩罚物。

比如说一个学生很勤奋,每次超额完成作业,老师都不断表扬、以资鼓励。

然而正在叛逆期的同学们非常鄙视“老师的宠儿”,这个学生便刻意怠慢,开始少做作业或不做。

这种情况下,老师的表扬是惩罚物,而不是强化物。

为什么说贿赂是强化的一种?

孩子告诉妈妈想吃冰淇淋,妈妈不买。

孩子生气躺地上,妈妈哄他:“快起来,妈妈给你买。”

那么下次孩子再想吃冰淇淋,就不会好好告诉妈妈,而是直接往地上躺。

躺地板的行为增多,说明得到了强化。

所以说,父母们一定要坚守底线。

你哭任你哭,服软算我输。

 

 

 

文章来自公众号:孤独症康复小助手

】 【打印网页】 【关闭窗口